诗词是由感而发,是即兴抒情,何必拘泥俗套?

——站长语

公冶长书院赏竹感怀

 

胸怀济世去为官,

泽加于民两袖寒。

选取一枝高节竹,

回到讲台作教杆。

本站评论员注评:

公冶长书院在山东安丘的顶山。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有七十二个著名的人物,后人称“七十二贤”,在这“七十二贤”中名列第二十位的人名叫公冶长(公元前519~470)。公冶长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故将其小女许配给他。他学成以后,选择了治学而不仕的人生道路。他从小喜欢听鸟鸣声,于是就在林木苍苍、百鸟争鸣的山东安丘的顶山设书院教书育人。站长在这里赏竹,感怀颇多,故作此诗。

 

游九龙涧

 

九龙涧怀古

先人不知何处去,

此地空留仙姑洞。

潍水之战成烟云,

九龙依旧不见公。

九龙涧垂钓

抛下世间烦心事,

九龙涧中甩鱼竿。

爽风拂拂心悠悠,

山清水秀人成仙。

本站评论员注评:

世界著名风筝都(中国)山东省潍坊市东郊20公里的坊子区穆村镇境内,有一处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九龙涧自然风景区,区域面积530多公顷。其景色特色是“自然、古朴、幽雅、怪奇”。景区内植被葱茏,草甸开阔,鸟语花香;峭壁林立,沟壑纵横,时连时分,蜿蜒绵长,大大小小形成三个谷、九条沟和九个涧。当地人称三个谷分别为:红梁谷、桃花谷、牧羊谷;九条沟分别为:小龙沟、大龙沟、西龙沟、北龙沟、南龙沟、白龙沟、黑龙沟、青龙沟、赤龙沟;九条涧分别为:小龙涧、大龙涧、西龙涧、北龙涧、南龙涧、白龙涧、黑龙涧、青龙涧、赤龙涧,故名九龙涧。三谷、九沟和九涧,形状不同,景色各异,景象万千。九龙涧自然风景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年平均气12℃。清潋幽深的涧水、遮天蔽日的林木和生机盎然的花草共同创造了这里的凉爽的“小气候”,人间正是炎热的盛夏,此处的惠风却湿润、清新、凉爽,犹如不冷不热的春风一般。这里溪水潺潺,鸟声清脆,特别是空气中富含负离子和花草的幽香,沁人肺腑,令人心悦身爽。站长诗中的“九龙”就是指九龙涧。这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发源地,在这里发现了很多文物和古迹。“仙姑洞”就是其中的一个古迹,当地人曾在此洞中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先人使用过的石杵、石臼、三角鬲、黑陶罐等器具。“姜太公钓鱼亭”也是其中一个古迹。传说姜太公在初任齐国侯的时候经常来九龙间垂钓,后人就在大龙涧北岸建一亭记念之。站长诗中的“公”即指姜太公。民间传说,韩信与齐王田广和霸王的名将龙且率领的30多万齐楚联军决战的“潍水之战”,就发生在九龙涧东部1公里的潍水河段,韩信曾在九龙间设置伏兵。站长游览九龙涧,九龙涧的古迹激发了他的悠悠的怀古之情,于是作了第一首诗。第一首诗的大意是:曾在这里居住过的先人已经不知何处,只是留下了空空如也的窑洞。曾经发生在这里的著名的潍水之战,已经成了历史的烟云。大器晚成的曾经叱咤风云的姜太公在此垂钓的碧水依旧,但如今却见不到他的踪影。

 

游灵山

古时林茂虞水长,

清冽甘泉救霸王。

而今砂石难生木,

惟有神泉雨季淌。

从前庙宇颇壮观,

香烟缭绕神灵验。

如今满山古砖块,

不知神仙何处眠。

 

本站评论员注评:

灵山古称复甑山,又名溉源山、塔山。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荆山洼镇境内。《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桑犊复甑山溉水所出。”“溉水”今称虞河。《昌乐县志》载:“灵山,遥望隐形如塔,水经注曰塔山,又名复甑山,亦曰溉源山,溉水所出此。”清乾隆二十五年举人郭守璞在他的《塔山望日》一诗中赞曰:“彩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雾早来清。海边红日初离水,天地清风送入城。山顶霞红螺黛色,草梢风嗅麝香生。远看树树皆拖锦,鸟悦晨光弄晓声。”《塔山二首》赞曰:“有客来寻满叟居,塔山北麓是吾芦。呼童净扫青松影,玩鹤弹琴乐有余。遥指青山欲卜居,青山旧有醉翁芦。晨光未上岚烟碧,知十先生晓梦馀。”从古人的赞美之词中可以推想昔日灵山一带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古时林茂虞水长的意思是说,在古代灵山被葱茏茂密的森林覆盖,山下无数清泉四季不绝,众泉之水汇成了长流不息的向南而去的甘甜的虞河。“清冽甘泉救霸王”的意思是说,灵山脚下的清冽的甘泉曾经救过霸王。民间传说霸王曾东征路过灵山南脚下,战马需要饮水,霸王命人就地掘水饮马,立即有一股清澈的泉水喷涌而出,后人将霸王命人掘水饮马挖出的泉称为“霸王泉”。《昌乐县续志》载:“霸王泉在塔山(今灵山)后,相传楚霸王过此,掘水饮马,有泉水涌出,故名。泉左有村,曰霸王泉,盖以泉名也。”“神泉”位于灵山西脚下,在现在的荆山洼镇石泉子村内。古时的灵山脚下四季长流的山泉很多,水质皆佳。在众多的山泉中,位于灵山西北脚下的两个山泉水质最好,泉水清澈透明,甘醇爽口,所以灵山上的和尚、尼姑、道士都饮此两泉中之水。后来道士、和尚“分了家”,各饮一泉之水。道士饮的那个泉,取名“道士泉”,和尚、尼姑饮的那个泉,取名“神泉子”。饮此两泉水的和尚、尼姑、道士大多健康长寿。于是和尚、尼姑散布说是灵山山神显灵,故赐此两神泉让他们修炼成佛、成仙。清顺治三年(1646年)灵山南部安丘下坡的一个姓李的人慕名前来观看“神泉子”,他见从一个方形石洞内涌出一股清澈的泉水,尝之甘醇爽口。于是举家迁来立村,并将村名定为“神泉子村”。清乾隆年间,一个姓陈的不信神的人又从房仕举家迁来,遂将“神泉子”更名为“石泉子”,村名随之更名为“石泉子村”。后来由于人们不断砍伐灵山上的林木,所以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所以灵山脚下的山泉不断枯竭。后来,灵山上的林木被砍伐一尽,于是山上的土层皆被雨水冲走,于是灵山变成了一座砂石山。后来地方政府多次在灵山上植树,但树木难在砂石上生长……所以灵山众泉相继枯竭,最后只有“神泉”在雨季的时候才有泉水涌出……站长的第一首诗是通过描述古今灵山的环境的变化,提醒要自觉保护环境……

“从前庙宇颇壮观,香烟缭绕神灵验。”的意思是说,灵山曾是佛教、道教圣地,灵山上的神仙特别灵验。古代的有造诣的和尚、道士是很会看风水的,所以古代的寺庙、道观都建在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至于灵山从何时成为佛教、道教圣地,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据《潍县县志》记载,灵山始建窦建德庙。窦建德是著名的隋末农民起义领袖,隋朝末年,官场极其腐败,贪婪的贪官污吏和地主阶级大肆兼并土地,赋税徭役繁重。贪官污吏和地主阶级生活腐化堕落,而农民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于是阶级矛盾激化。公元611年,漳南(今山东武城东北)人都建德率领饥寒交迫的农民揭竿而起,队伍迅速扩大到十几万人。公元617年,大败隋军主力,攻占河北大部分城池,成为推翻隋朝腐朽政权的主力军。公元618年建立政权,国号夏。腐朽的隋王朝灭亡后,各路起义军又开始相互残杀。公元621年,窦建德率军与唐军大战于荥阳,结果窦建德兵败被杀,于是天下归唐。也就是说,窦建德是唐朝的敌人,所以在唐朝人们是绝对不敢在灵山建窦建德庙的,据此推断,窦建德庙最早也就是建于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窦建德庙建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历代兴建,庙宇、道观逐渐增多,并越来越豪华壮观,至清末最为兴盛。山顶正北面建有玉皇大帝殿,大殿之南是窦王庙、岳王庙、娘娘庙(又称“花楼”)、钟楼、鼓楼、,在向南有关爷阁、百子庙、雹泉阁等。庙观内天上人间各路神仙俱全,各种神像大小不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令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已。前来求神拜佛着络绎不绝,整日香烟缭绕。因为虞河的水质好,所以有利于人健康地生长发育,所以在虞河沿岸出了不少达官贵人。古人发明了一个成语,叫“地灵人杰”。古代的那些达官贵人当然不知道好的水土有利于人健康地生长发育的科学道理,所以他们就把他们的发达归功于“地灵”,具体地说就是归功于塔山。于是历朝历代的一些人成为“人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灵山竖一块石碑。以至于灵山在鼎盛时期碑群林立,而且排列杂乱无章,所以有“灵山的碑数不清”的说法。传说,有一年,一个刚来灵山的小道士,见漫山遍野石碑林立,就问道长,山上有多少石碑,道长说:“灵山上的碑谁也数不清。”那小道士不信,决心数个明白,但他费了好几天的工夫也没有数清。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用贴帖子的办法,贴一个数一个,结果也是没有数清。于是归于神灵,于是“灵山的碑数不清”的神话不翼而飞。于是一些人就认为塔山有神灵。山上的和尚、道士趁机散布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塔山神灵显灵的日子。于是四面八方的人纷纷来塔山祈求山神保佑富贵平安等等,于是塔山变成了灵山,于是灵山上的和尚将三月三定为灵山庙会,于是庙会这天四面商家云集,八方香客具来;庙观内外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也就是说,灵山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产物……“如今满山古砖块,不知神仙何处眠。”的意思是说,从前灵山神仙安身的庙宇都消失了,如今只剩下满山的古代碎砖块,现在的灵山神仙在何处安身呢?改革开放以后,封建迷信思想又在民间死灰复燃,所以现在每年的三月三这天又有许多善男信女来灵山求神……站长写第二首诗的目的是想提醒人民破除封建迷信思想。事实上,自古就有很多人相信封建迷信,但更多的炎黄子孙是崇尚龙凤精神的无神论者,所以民间流传着郑板桥题对联戏弄灵山神的传说。板桥任职潍县期间,潍县连续三年的大旱,使百姓吃尽了苦头,于是灵山周围的百姓在灵山和尚的倡导下,到灵山烧香祈雨。有一天,果然天降甘霖,于是万物复苏,禾苗茁壮成长。秋后丰收在望,百姓兴高采烈。于是灵山和尚决定在南山门打棚唱戏,以谢灵山山神显灵。戏棚打起,挂幕张幔,悬灯结彩,但缺两侧对联。于是方丈亲自来到县衙邀请郑板桥莅临题写对联,板桥立即爽快地应允。满腹才华的郑板桥一直喜欢在名山秀水中寻找艺术的灵感,但来到潍县后,他虽然听说灵山是潍县唯一的名山,但因为忙于赈灾,无暇来灵山游山玩水。天突降甘霖,丰收在望,板桥也万分高兴,于是他决定借此游览灵山,所以他才爽快地答应了灵山方丈的邀请。板桥在那方丈的陪同下游览了灵山,随后挥毫泼墨,写下了如下一幅对联:

河天之休,休说不好,好歹地下了点雨,雨润万物,物阜年丰,丰收万担也算少

乡民之力,力大无穷,穷富地凑了俩钱,钱能通神,神要看戏,戏唱三天不为多

就这样,被一些人敬仰的万能的灵山神灵,却被板桥戏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