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由感而发,是即兴抒情,何必拘泥俗套?

——站长语

 

登泰山诗词选

1983827

 

泰山溪流

泰山溪流无人晓,

不值岱宗一株草。

漫云今朝溪涧流,

他年瀚海作波涛。

本站评论员注评:

站长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上大二。站长所处的那个时代,全国大中专录取率很低,所以国家给大中专学生特别优厚的待遇:学费、医疗费全部由国家承担,而且还发放客观的助学金和奖学金,贫穷的学子不用花自己一分钱就可以完成学业。毕业后由国家给安排优厚的工作,在那个低工资的年代,一个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入了社会的中等以上收入阶层,所以那个时代的大中专学生被人们誉为“时代的骄子”。正因如此,有许多人经过苦苦拼搏进入了“时代骄子”的行列以后,便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于是在当时的大中专学校中广泛流传着一个这样的口号:60分万岁!站长在该诗中把自己比作是连泰山上的一棵小草都不如的默默无闻的溪流,这说明他并没有对“时代的骄子”的称号产生丝毫的优越感,而是把大学作为进一步奋斗的阶梯……站长的这种在大学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当代大中专学生学习。当代的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从自身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埋怨社会,埋怨家庭……请你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许许多多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能在城市里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而为什么有了大中专学历的你却找不到工作呢?

 

泰山观日出

浪花袭上玉皇顶,

云海茫茫意难明。

探海石上观日出,

绝词难抒心中情。

 

在月观峰

黎明前夕月观峰,

天地灯星难分明。

飘然不知何处去,

疑是身处嫦娥宫。

 

寄友人

携手登上玉皇顶,

日观峰上共抒情。

游遍岱宗山和水,

友谊寄托望人松。

 

沁园春

泰山感封禅

登泰山,偶然想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故步其韵脚奉和

春胜十秋,

黄河东去,

岱宗之头。

瞰群山绿遍,

草木尽染;

九天碧透,

涧水奔流。

鹏抟长空,

燕翔山底,

万物韶光皆自由。

苍穹廓,

眺九州大地,

几度沉浮?

 

多少帝王曾游,

叹往昔悠悠岁月稠。

祈江山万年,

盛世永茂;

不知国气,

衰败难遒,

苍苍泰山,

千古文字,

巍巍古松嘲王侯。

神有否?

到处长流水,

未见神舟。

 

本站评论员注评:

如果你登过泰山,你就会发现许多装神弄鬼的昏君留下的千古笑柄。在石经峪的一条飞瀑下,在一片一亩多大的整块石坪上,刻上了一部《金刚经》,经历了千百年风风雨雨,仍然完好无损,这就给泰山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先秦之前的帝王封禅泰山,仅仅是传说,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和实物证据。自从中国的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劳民伤财、堂而皇之地封禅泰山以来,两千多年间,竟然有70多位封建皇帝仿效!封建皇帝封禅五岳独尊的泰山,不过是祈求苍天保佑他们的江山万古长青,不过是借助封禅泰山装神弄鬼欺骗人民而已。当年,老秦伫立在泰山极顶的探海石上,昂首天宇,信誓旦旦,向苍天发誓要把他创立的帝业传至千秋万代,可是苍天并没有保佑他,转瞬间,那万世基业便断送在酒色暴君“二世”手里。自命不凡的汉武帝老刘也来到了泰山,他站在泰山脚下,仰望矗立云端的岱岳大观,激动地感慨:“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举行完隆重的封禅庆典之后,他仰首挺胸想抒发一下心中那澎湃的激情,但是捻断了若干根胡子,也没有从他那武夫的肚子里搜出一点什么文采,只好只在玉皇上竖立起一块一丈多高的灰不溜秋的大方石,片言只语未留,还美其名曰什么“无字碑”!那位“扒灰”高手、和儿媳妇鬼混连“早朝”都忘了的风流昏君李隆基,却棋高一招,他借助那些无聊的御用文人之手,写下了洋洋996字的《泰山铭》,刻满了四丈多高的一面绝壁,真可谓琳琅满目,蔚为大观,以至于连那刻碑文的无名山峰,也因宠得荣,成了“大观峰”。似乎只要有了那块镏金的大摩崖碑,昏君的小百脸就变成了金脸。从此以后,天下人就称他为“明皇”,可是就是这个装神弄鬼的酒色之徒葬送了开元盛世,唐朝国运从此衰落……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夺了人家的江山之后,好景不长,接着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盛产昏君最多的朝代,传到赵恒之后,即外患内忧,民贫国弱,危机四伏。这个赵昏君不学历代明君的治国安邦的韬略,却产生了仿效那个“扒灰”高手的想法!奸臣王钦若虽无治国安邦之才,但有察言观色之能,于是他趁机上奏道:“唯封禅可镇服四海”,按历代惯例,必须“四海统一,天下太平”,帝王才有资格封禅泰山,即司马迁所说的“睹符瑞见”。于是,赵昏君与他的几个奸臣王旦、王钦若、陈尧叟等人经过一番密谋之后,演出了一幕“流芳千古”的装神弄鬼的闹剧!大中祥符六年(1008)六月初,赵昏君派王钦若秘密前往泰山,不几天,王钦若就派人禀报朝廷说:泰山已见祥瑞,乾云观内发现了醴泉,锡山出现了苍龙,泰山上生出灵芝,长出了三脊草(封禅祭祀用的所谓的神草)。这个醴泉是如何出现的?传说痈相王钦若(因其脖子上长了一个大痈而得名)奉命到泰山后,有一天,几个小道士在乾云观北挖土,挖出几枚铜钱,互相追逐抢夺,一枚铜钱滚到一个干枯的石泉内,小道士便竞相挖石取钱,由于震动了积石,涌出了清清泉水,王钦若听说此事后,立即有了灵感,他和乾云观的老道士密谋一番后便创造出了醴泉。原来,王钦若让老道士偷偷向石泉内扔进一些古币、水果,还有几条鱼。又指使老道士散布天降醴泉的奇闻,奇闻迅速传出,观者甚多。王钦若装模作样地请地方官员前往观看“奇观”,王钦若又借机让人品尝泉中水果。煞有介事地说:“此必是盛世祥瑞的吉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圣上要来泰山封禅,泰山之神灵应所致”,于是王钦若立即上奏赵昏君。赵昏君心领神会,立即下圣旨建造了“灵液亭”。与此同时,王钦若接着又制造了符瑞——天书降于泰山的骗局。根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曾有黄帛一条曳于左承门的南鸱尾上,赵昏君说是“天书”,于是改元为“大中祥符”。这次,王钦若又故伎重演伪造“天书”降于泰山。王钦若让乾云观的老道士伪造了黄素书(即所谓的“天书”)偷偷挂在乾云观北面树林的一棵大树上。王钦若立即派人将“天书”送往朝中,赵昏君立即编造了一个“夜梦神人秘语泰山将降天书”的谎言,胡说什么“虽蒙神人降告,却不敢泄露,唯谕王钦若秘去泰山敬侯,嘱其发现祥异,火速禀报,今果得天书,正与梦境符合”云云。王旦等奸臣立即奏请赵昏君封禅泰山,大中祥符元年七月,赵昏君率领文武百官,不远千山万水,车载“天书”,浩浩荡荡东行封禅,走了三个多月,来到泰山。举行完盛况空前的隆重的封禅庆典仪式后,赵昏君立即掏出御用文人早已写好的底稿,装模作样地挥毫泼墨,写下了臭名昭著的《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碑》,命人刻于大观峰东壁上,与唐摩崖并列,这就是遗笑千古的“宋摩崖”。那个“扒灰”高手封苍天为“天齐王”,赵昏君则封苍天为“仁圣天齐王”。第二年,奸臣们又为纪念赵昏君封禅刻了“三坛颂碑”,即王旦撰文的《封祀坛颂》、陈尧叟撰文的《封禅朝觐坛颂》、王钦若撰文的《禅社首坛颂》。赵昏君为了表彰乾云观的老道士伪造“天书”的功劳,拨巨资改建了乾云观,并将乾云观更名为“天书观”,作为保存“泰山天书”的地方。为了达到欺骗天下人的根本目的,赵昏君降旨把泰山降“天书”之日(66日)定为“天贶节”。为了答谢上天赐“天书”的厚恩,赵昏君又拨巨资在岱庙内建了一座大殿,取上天赐予之意,命名为“天贶殿”,又命翰林学士杨亿撰写了《大宋天贶殿碑》。大中祥符六年(1013),赵昏君又晋封苍天为“天齐仁圣帝”……但历来的编造谎言的人都怕遭到后人的唾骂,据说,王旦临死的时候忏悔道:我参与伪造天书之事,我对不起上苍!赵昏君临死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留下遗嘱,让他的儿子(宋仁宗)把“天书”殉葬于陵墓,他想以此了结这一幕伪造的历史闹剧。史学家对此嘲弄曰:“呜呼贤哉!”,《宋史》中云:“及山澶渊之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有关赵昏君封禅泰山的石刻,虽然只不过是赵昏君和他的奸臣们及那些老道士装神弄鬼的罪证,但也给历史学家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这也算是赵昏君和他的奸臣们及那些老道士的一点历史“功绩”吧!1983年站长登上泰山,当他浏览着那些装神弄鬼的封建帝王留下的千古笑柄时,正当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他,一时心血来潮,就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韵脚,作了这首词。这首词表达了站长对历代的那些装神弄鬼的封建帝王的嘲笑,他坚定的无神论思想在该词中表露无疑。外国的任何国家的古代的所有人们都曾经被宗教彻底禁锢了思想,但中国是一个特殊的例外,绝大多数的崇尚“龙凤精神”的炎黄子孙的思想没有被任何宗教彻底禁锢过。所以在我国的任何社会的任何时代,虽然有一些迷信鬼神的人,但更多的是无神论者,正因如此,我们的祖先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并世世代代地流传下来;正因如此,在我国,历朝历代的装神弄鬼的“著名人物”,都成了后人的笑料……明智的人应该认清中国的历史,认清中国的国情,不要玩弄任何装神弄鬼的把戏,否则,必然会受到站长这样的许许多多的不迷信鬼神的炎黄子孙的强烈抵制,而最终得到一个臭名昭著的可悲下场……

 

 

游崂山

1991106

 

天下仙境独崂山,

水佳气新能延年。

老道和尚有慧眼,

争先恐后占佳泉。

本站评论员注评: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辅唐山、鳌山。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其位于黄海之滨,主峰1133米,它拔海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空气清新,奇石怪洞,清泉流瀑,峰回路转,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崂山背负平川,面对大海,巨石巍峨,群峰峭拔,既雄旷泓浩,又不失绮丽俊秀,因此齐记中亦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昔日秦皇汉武帝登临此山寻仙,唐明皇也曾派人进山炼药,历代文人名士都在此留下游踪。名泉胜水就是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美誉的崂山的一大特色。崂山水为冷矿泉水,因崂山临海矗立,地处海陆气流汇合之处,气温适宜,雨量丰沛,植被发育良好。当大量降雨渗入花岗岩体裂隙中后,成为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溶解了岩体中的多种矿物质,再从山体翠谷中流出,便形成了著名的崂山冷矿泉水。崂山泉流纵横,计有崂山九水、潮音瀑、龙潭瀑、神水泉、金液泉、天液泉等泉群。民间自古流传,崂山泉水具有祛病健身的神效,所以崂山泉水自古名闻天下。古今游人游览崂山,必饮崂山泉水,崂山泉水自古有“神水”、“仙饮”之称。崂山又是我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尤其道教更是闻名遐迩,故崂山号称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精通医道和风水的老道士老和尚纷纷争先恐后地来崂山抢占风水宝地,所以古时的崂山名泉大多被“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占领。如,“神水泉”被太清宫占领,“圣水洋”被上清宫占领,金液泉被华楼宫占领,“竹鸣泉”被蔚竹庵占领……化学是站长在大学学的第一专业,因而他明白,崂山泉水之所以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是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故站长在饮了清冽甘甜的崂山泉水以后,有感而发,而作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