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语·环境》部分内容
 
   
 
  
 

引子:

浩渺的宇宙孕育了可爱的地球,可爱的地球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有一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就是人;人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于是人就用语言描述感觉到的事物;在人类中有一个聪明的群体,那就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的语言体系,于是把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之为环境;睿智的炎黄子孙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语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在成语中又有一些是与环境有关的。笔者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曾经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教员,又当过环境保护战线上的一个战士,还对成语情之所钟,于是就情不自禁地把环境保护科学中所说的环境与一些成语联系在一起了……

 

百孔千疮,危于累卵

百孔千疮——到处是空洞和疮口,比喻残破缺漏非常严重。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危于累卵——危险的象垒起来的蛋,形容非常危险。《战国策·秦策》:“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自这两个成语诞生那天起,不知有多少人用它们造了多少句子,但曾未有人用它们形容过地球,而笔者认为用这两个成语形容现在的地球是非常恰如其分了。

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之中,有一个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体,她就是地球。50多亿年来,地球在日复一日沧海桑田地变化着,大约在200多万年以前,当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个可爱的行星就为人类准备好了美丽、舒适的生存环境——广袤的陆地、浩瀚的海洋、茂密的森林、绿色的群山、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江河、迷人的湖泊——旖旎的大自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木峥嵘、白花竞秀……这些蓬勃的生命活动正是大自然鲜活的诗、奋激的歌和造化的美!呵,美丽的地球,可爱的地球,我亲爱的母亲!

据从宇宙中回来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遨游太空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蓝白纹痕相间、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蓝色“纱衣”(大气层)的玻璃状(因为有水)球体,晶莹透亮,闪烁着斑斓的光环。地球作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令人如醉如痴,令人无限眷恋。但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小小环球,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她犹如一叶孤舟,又显得那么娇弱,那么脆小,好像经不起多大风浪的冲击,令人产生怜爱之情。“我们这个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就是人类骄子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正是这个小小的环球,是她孕育了人类和万物生灵,正是她那无私的爱,才使人类和万物生灵在她的怀抱里一代一代地息息繁衍。

然而,人类并没有好好地珍爱这个在宇宙中孕育了生命的可爱的行星。自从这个小小的星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人类就不停地向这个小小的星球开战,从而使地球的容貌由美变丑了。特别是进入产业革命以来,随着一次又一次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人类拥有了向大自然开展的巨大能力,为了应付人口剧增带来的种种难题和满足现代文明生活更优裕的生活企望,人类竟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孕育人类、无私奉献一切的地球母亲恩将仇报:人们长期滥垦、乱伐、致使具有“人类肺叶”美称的原始植被毁坏殆尽,留下了一片片一望无垠的沙漠。人们一方面肆无忌惮地掠夺性地索取地球中的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又随心所欲地大量倾泄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产生的数以亿吨计的废气、废渣和废液,于是将蔚蓝的天空涂抹成一片灰蒙,将明镜般的江河湖泊搅得混浊不堪。不仅使孕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物质——水资源惨遭污染,同时还使不会叫苦的人类的天然朋友——动物和植物一批接一批地默默地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起的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和水资源危机等已经成为威胁着人类和万物生灵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现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人类正陷入整个生态系统不断遭受破坏的痛苦之中,人们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渴望享受洁净的空气和清澈的水源!

地球,已百孔千疮!

地球,已危于累卵!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比喻缺乏根据的和不必要的忧虑。《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用现代汉语解释这个成语是这样的:周代杞国(今河南杞县)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下来,地会陷落下去,因而整日昏昏沉沉,忧心忡忡。这件事情传开后,有个热心人,担心他这样胡思乱想会搞坏身体。于是找到杞人对他说:“天是一股气,上下四方到处都有,我们每个人一天到晚都是在空气里度过的,为什么要担心天掉下来呢?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东西南北到处都有,根本不会陷落下去。”但杞人听了并不以为然……

世世代代的人们都穷尽讽刺之言嘲笑忧天的杞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可谓是一个较杰出的代表,他在《梁甫吟》中云:“杞国无事忧天倾”然而,随着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今天,杞人的忧虑已经成了可怕的现实!!!不少地方的地确确实实地在不断地下沉!地面沉降有自然的地面沉降和人为的地面沉降。自然的地面沉降一种是地表松散或半松散的沉积层在重力的作用下,由松散到细密的成岩的过程;另一种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地震等引起的地面沉降。人为的地面沉降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在松散的沉积层或在塑性的岩层下大面积地、过量地开采地下水、石油、煤、天然气及其它矿产资源,使岩层下形成负压或空洞,以及在地面土层和建筑物的静态负荷的压力下引起的地面沉降。由于地球内部运动而产生的自然地面沉降,变动极慢,变动量极小。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带来的人为地面沉降,速度大于自然地面沉降的几十倍以至几百倍,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世界上发生人为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国家有美国、前苏联、日本、英国、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就大城市来说,沉降比较严重的有日本的东京、美国的休斯敦、英国的伦敦、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

我国是世界上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西安、太原、上海、天津、北京、济南、哈尔滨等50多个城市和地区正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下沉!下沉!!下沉……

古城西安,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以每年0.81米的速度下降,从而导致地面沉降。1980~1983年,各沉降中心的平均沉降量为60~120毫米。地面沉降造成大批楼房裂缝,现在西安市的地裂现象日趋严重,著名的大雁塔也因地面沉降而倾斜8度多。太原已经成为我国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现在已经形成三个较大的沉降中心。其中晋阳湖北的武家庄一带最为严重,已累计下降了2米多,下沉速度3.7毫米/年,已经严重威胁湖堰堤坝的稳固和附近村庄的安全,三个沉降区范围已经覆盖整个太原盆地,面积达几百平方公里!大量超采地下水是造成太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太原市水源紧缺,年超采地下水0.8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在以每年5.8米的速度下降。

号称“泉城”的济南,也是我国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昔日济南市内有大小涌泉108处。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是最大的涌泉。所有的涌泉都是水质清洁、甘美可口。历代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深情的赞誉,郦道远《水经注》中对趵突泉赞道:“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俯在《趵突泉》一诗中写道:“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昔日众泉之水汇入大明湖,出小清河流入渤海。昔日大明湖湖面46.5公顷,湖水清澈,游鱼成群,绿树蔽空,碧波间菡菡映日,景色绮丽迷人。清人刘凤诰留下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佳句。然而,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的生活用水的需求和工业用水的需要,人们大量超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名泉相继枯竭,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也只有在雨季才能喷涌。因而大明湖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无源头的死湖,目前靠人工输水惨淡维持,湖水严重污染变质,大明湖昔日那迷人的风姿已经荡然无存……济南市成了全国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这也就不足为奇了。闻名中外的泰山脚下的泰安市,因超采地下水,以使城东部出现了三个塌陷带,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说:

全国共发生地面塌陷灾害137起,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北、山东等省。

全国有50多个城市和地区出现了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地。

地面沉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如地区不均一的下沉能引起楼房的倾斜、开裂、甚至倒塌,并可以破坏地下管道系统等。二是不利于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属于地层不稳定的地带,在进行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时,需要更多的建设投资,在地面沉降区不宜建设高层楼房。三是造成海水倒灌。地面沉降多出现在沿海地带。地面沉降到接近海平面时,就会发生海水倒灌,从而使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若遇到台风的袭击,城市会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四是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最容易发生大地震,有时会使整个城市毁于一旦。

天,虽然不至于崩塌,但也不是昔日美丽的天。现在从天而降的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的三大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和万物生灵的生存,使人们不得不发出“救救地球,保护蓝天”的共同呼声。

现在看来,到了应该为杞人平反昭雪的时候了,杞人是少见的、难能可贵的、伟大的预言家。杞人忧天体现了一种可贵的高尚意识——那就是环境忧患意识,而这种环境忧患意识正是当代的不少文明之人所缺乏的。现在看来,那位劝慰杞人的“热心人”及像李白等讽刺杞人的那些人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愚蠢!

但愿当今社会有愈来愈多的人能像杞人那样,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关心天,关心地,关心我们的环境。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是《淮南子》中讲述的一个古代神话传说。《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共21卷,它的思想接近道家。其中讲述的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的思想。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练五色石以补苍天。”女娲补天写的是女娲改造自然、拯救人类的神话。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大神,传说她创造了人类,又保护了人类。有一年,宇宙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的灾难,半边天空突然坍塌下来,天上露出了一个大的窟窿,地面发生了巨大的震动,裂了无数条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沟,山林皆燃起了熊熊大火,四处皆洪水泛滥,地球上的人类和万物正遭受着一场毁灭性的劫难。女娲挺身而出,她决定拯救人类和万物。于是她捡了许多石子,用火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她用这些液体终于把天的窟窿补好了。又杀死了一只大乌龟,用乌龟的四只脚竖立在大地的四方作为顶天柱。又杀死了制造洪水的黑龙。经过女娲的努力,一场劫难终于平息了。劫难之后的幸存者又过上了幸福生活。女娲以五色石补天的神话流传两天多年至今不衰,这不仅是因为女娲是被神化了的驾驭自然的英雄,而且因为女娲完成了一件普救众生的壮举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的高尚品德。按古人的说法,女娲补天是因为“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同载”。古人认为,苍天就象屋顶一样,故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说法。

两千多年来,人们并不相信天空会出现大窟窿,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虚构的有趣的神话流传而已。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刘安及其门客编辑的故事竟然成为了可怕的现实!今天我们头顶上的天空却的的确确出现了大“窟窿”——那就是“臭氧层空洞”!

自古以来,在万籁俱静的夜晚,皎洁明亮的月亮,曾经引发了人类多少美妙的遐想,“嫦娥奔月”的动人神话,更寄托着人类对月亮的美好向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古老的梦幻终于变成了现实,当今人类真的登上了月球。然而,面对宇航员笨拙而艰难地在月球上活动的一幕幕情景,你有何感想呢?不错,这的确是人类历史上光辉的伟大的一页。但是在陶醉和狂喜之余,又有多少人会把目光久久地投注在宇航员身上那件臃肿的宇航服上,发出一点感慨,流露一点忧虑呢?

如果宇航员门只着笔挺的西服,他们在月亮上的形象不是更潇洒一些吗?但是很遗憾,如果那样的话,他们就会在瞬间死去。因为月亮上既没有清新的空气,也没有清洁的甘泉,更没有和煦的阳光,只有一片沙漠和乱石,只有致人死命的紫外线和高能宇宙射线!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曾赋诗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看来李大诗人也预感到嫦娥在月亮上过的日子并不顺心。

宇航员离开了提供氧气、水分和保护宇航员免受紫外线和其它高能宇宙射线的伤害的臃肿的宇航服,在月亮上就寸步难行,而为什么人类在地球上就没有必要穿宇航服了呢?这是因为地球自己已经穿上了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庞大的“宇航服”——那就是围绕地球的大气层。正是这个大气层,为地球上的人类和万物生灵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和水分,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还吸收了绝大多数的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和其它高能宇宙射线,从而使人类和万物生灵得到了保护。可见,地球的大气层是多么的重要呀!多么的宝贵啊!

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和其它高能宇宙射线对人类和万物生灵有何危害呢?大家都知道地球本身并不产生热量,是太阳以光的形式慷慨地将热量无偿地献给了地球,才使地球有了一个适合万物生长的温度。但是太阳献给地球的光并不是都有益的。在阳光里,紫外线可以其波长分为A紫外线、B紫外线和C紫外线三种。A紫外线是适合万物生长的有益光线,而BC两种紫外线是有害的光线,能对万物产生强烈的化学作用。人体受到过量的紫外线照射,遗传因子就会遭到破坏,从面部发生突然变异,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现在科学已经证实BC紫外线是导致皮肤癌和其它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使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增多,还会损害海洋生物,阻止植物的叶茎生长,还可能引起地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为什么地球的大气层可以防止有害的BC紫外线和其它高能宇宙射线危害地球上的人类和万物生灵呢?原来,在距地面2035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有一层对太阳有害紫外线起过滤作用的臭氧层,是它吸收了99%以上的有害的太阳紫外线,才使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免遭伤害,被科学家誉为地球的“天然保护伞”、人类和万物生灵的“生命的防护衣”。

然而,令人遗憾和震惊的是,人类长期以来不但没有很好地珍惜和爱护地球的“保护伞”、人类和万物生灵的“生命的防护衣”,反而盲目地自以为是地愚蠢地干着毁坏这件“防护衣”的蠢事,致使大气中的臭氧层以惊人的速率减少,使大气中的臭氧层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据美国有关专家统计,1979年至1986年,大气层中的臭氧减少了5%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站报道,自197810月起,南极上空臭氧总量急剧减少,减少量高达50%以上!在南极出现了非常低的臭氧区——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臭氧空洞”。美国宇航局也在同年报道,卫星监测表明,从1978年至1985年,在南极上空确实存在“臭氧空洞”,其面积大约等于美国大陆,而且每年都在移动,面积也在逐渐增大。1987年联邦德国科学家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有一个大洞,其面积为南极“空洞”的1/5

臭氧量的减少,臭氧层的破坏,使太阳光里的BC有害紫外线长驱直入,射上大地,一个巨大的悲剧就从这里拉开了令人恐惧的序幕:据报道,由于紫外线引发的各种灾难已经在世界各地频频出现。位于北欧的挪威,日光浴是举世闻名的,对那个国家的人民而言,夏天仅是那么极其短暂的一瞬,所以他们必须珍惜亲近日光的机会,这也是自古以来挪威人的习性。但近年来,挪威政府卫生机构统计,皮肤癌的发生率在直线上升。全国400万人口中,仅1986年便有686人死于这种绝症。据专家预测,由于臭氧减少,英国的皮肤癌患者至少要增加15%,到下个世纪中叶,美国的皮肤癌患者可能达到40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澳洲、新西兰、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皮肤癌病例在10年内增加了4倍,而这些国家是受太阳紫外线照射较强烈的地区。日本有关资料也显示,1987年,全国皮肤癌发病率开始明显增加。我国的皮肤癌患者也开始明显增多。我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1/5,中国和其他国家同在一个地球上生存,随着臭氧层的不断破坏,从国家的人口比例上看,受害最大的可能是中国!科学家们证实,大气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球上的有害紫外线将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率则增加4%左右。据我国环保监测部门监测表明,1980~1987年间,昆明和北京上空大气臭氧含量分别减少了1.5%5%

那么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正是地球上的最高级的“动物”——人类自己!当人们尽情地享受冰箱藏物之便和空调消夏之乐的时候,人们竟然没有发觉它的制冷剂所释放的氟利昂正在贪婪地吞噬着大气层的臭氧。

氟利昂亦称“氟氯烷”,在化学上属于卤代烷。它们都是无色、无毒、无味,没有腐蚀性,易液化的气体。1928年,美国科学家最先合成了氟利昂12R12),据不完全统计,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氟利昂的生产量已达到百万吨级,其中西方国家占5万吨,前苏联占6万吨。氟利昂主要用于制冷剂、发泡剂、洗净剂和推进剂。目前用的氟利昂制剂已达20多种,主要有:氟利昂-11CCI3F),沸点为25℃;氟利昂-12CCI2F2)沸点-29.8℃;还有氟利昂-13CCIF3)、氟利昂-22CHCIF2),后者是制备四氟乙烯的原料。

氟利昂是怎样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的呢?原来,氟利昂的分子不能在低空中分解,它飘上距地面20~35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与大气中的臭氧分子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使臭氧分子(O3)还原为普通的氧分子(O2),这是一个复杂的连锁反应,氟利昂分子中的卤原子起的是中间体的作用。科学实验已经证实,一个氟利昂分子可以破坏1万多个臭氧分子!科学家推算,若不加以限制氟利昂的生产,则约在百年之后将有7~13%的臭氧层惨遭破坏!

灾难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大气层中臭氧的破坏,较核战争还可怕,它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地球走上毁灭之途!”在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罗兰教授就在他的论文中这样提醒全世界。女娲补天只不过是人们臆造出的一个神话故事而已,当今世界可没有一个人能向女娲那样修补残破了的大气层中的“臭氧空洞”,以拯救人类。解铃还得系铃人,只有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尽快停止使用和生产氟里昂,是当前挽救臭氧层最有效的也是唯一的方法。

值得庆幸的是,控制使用氟利昂、保护臭氧层,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国际社会已经为此多次开会,商讨对策。19853月,美国、苏联、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签署了《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并于198911日生效,它规定签字国家在二十世纪末把氟利昂使用量减少到1986年的一半;同年,在伦敦召开了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把人类拯救臭氧层的行动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欧洲共同体12个国家已经同意到二十世纪末停止使用氟利昂,比利时和葡萄牙则宣布禁止生产氟利昂。我国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1991年国家成立了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和部门协调小组。1991年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向秘书长递交了加入经修改后的《蒙特尔议定书》的文件,512日分别与瑞典和日本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保护臭氧层讨论会。同时我国还派代表团出席了多次保护臭氧层的国际会议。1992年初,国家环保局和美国环保局合作开展了家用冰箱替代产品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当今世界上,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生产和使用氟利昂的难度是很大的,一方面是投资问题,更重要的是技术问题。很显然,拯救臭氧层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而又很艰难的课题。

 

铄石流金,不寒而栗

铄石流金——形容天气酷热,好像能将金石熔化。《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自进入上世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想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感到气候异常变暖的不安。每逢盛夏酷热异常,热得人喘不过气来,于是我想起了铄石流金这个成语。而冬天到了,却又该冷而不冷。本来应该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然而却气暖如春。常言道:该冷不冷不是好年景。于是我想起了“温室效应”的可怕后果,于是便产生了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地球,这个可爱的行星,这个人类和万物生灵赖以生存的星球上,之所以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的蓬勃的生命活动的壮观景象,就是因为这个可爱的行星具备了能维持生命所必要的空气、水、阳光和适宜的温度。地球的原始平均温度约为15℃。月球也接受太阳的照射,为什么它没有象地球这样的适宜温度呢?因为它没有大气层,而地球之所以有这样的适宜温度,正是因为它有一个可贵的大气层。经过科学家们无数次探测研究已经证实,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五色无味的大气,竟有三千多公里厚,而且同人世间的楼房相似,以层相分,科学家们按温度结构把大气分为5层,人类和生物生存的大气层称为对流层,依次向上为平流层、中间层、热量散逸层,这是地球经过50多亿年建造起来的空间透明大厦。这里居住着许多大气成员,其中氮气和氧气在大气中的浓度最大,分别占78.1%10.9%,氮气负责为制造叶绿素、制造蛋白质提供原料等差事;氧气经营为生命呼吸和光合作用提供清洁气体等业务;二氧化碳占0.03%,别看它占的比例不大,但它的作用却非同小可,它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二是调节地球的温度,这是它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地球本身并不产生热量,地球的热源是太阳,方式是吸收太阳的电磁(光)辐射。自然界的物体都能吸收和发射辐射。据测,太阳辐射的最强波段为可见光部分,空间大厦的大气成员对这种长波段光感兴趣,它们大部分长驱直入地射到地面,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地面的热辐射波波长属于红外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有一个特殊的本领,那就是它能吸收红外辐射,阻止地球的热量向宇宙中散失,这样地球的气温就升高了,但是这个增温过程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否则地球的气温就会不断升高,达到惊人的地步。原因在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地球长波辐射的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去的热量也随之增多,而原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一定的,最终的结果是,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和地球散失的热量会相当,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样以来,地球上的气温就会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从而形成了地球的平均温度,即地球的原始平均气温(约15℃);在前面我已经谈过,大气中的臭氧(3)起着保护人类和万物生灵的作用;另外惰性气体占0.94%,它们起着调节大气的作用。就这样,组成大气的各成员在空间大厦中起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它们各司其职,各显神通,同时又能彼此安分守职和睦相处,构成种种繁杂但有序的关系,维护着一个妙不可言的大气平衡体系。

既然地球的原始气候相对稳定,但为什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气候明显反常,变得异常炎热呢?正是人类自己在地球的四周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可怕的“热陷阱”——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就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剧增。原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相对稳定的,动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又吸收了二氧化碳,“放出”和“吸收”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状态,所以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气候也就随之相对稳定。现在由于人为活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急剧增加,这样就打破了原始的平衡。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就导致了大气吸收热量多,散失热量少,地球的气温就会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多而升高。这就象一座密封的玻璃温室,太阳辐射可以透过玻璃进入温室加热室内的地面和空气,却又阻止了室内辐射热量透过玻璃散失到室外,使室内辐射热量收入大于支出,从而使室内温度升高。科学家们把空间大厦类似于温室的这种增温过程,形象地比喻成“温室效应”。

是何原因导致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剧增呢?原因有二:其一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使用石化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大量增加,从而使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急剧增多。众所周知,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亿万年前的生物(主要是植物和微生物)被埋藏在深厚的地层中缓慢形成的。人类开采利用它们,就相当于把地球上的亿万年来形成的二氧化碳储藏库打开,也就是说将地球亿万年来储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现在的大气中,从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剧增;其二是森林的大面积的毁坏。人类为了满足人口膨胀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开始毁林造田,就这样,成片成片的原始森林被砍伐、烧毁。众所周知,森林是地球上主要绿色植物生长地,它通过光合作用调节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而大片森林被毁坏,通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也就大大减少。现在世界上的热带森林平均每年以9002450公顷的速率从地球上消失。19世纪60年代是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只有0.9亿吨,而到1985年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已达50亿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在100多年的时间里猛增了近30%!,地球的平均气温也升高了0.30.7℃。科学家们预测,若按此增长速率,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温室效应已经拉响了全球变暖的警报!

令人难忘的1988年,整个地球热得仿佛发了疯,热浪袭击全球,使人类尝到了自己种的苦瓜——温室效应的滋味。令人窒息的炎夏和灾难性的干旱,使自以为可以驾驭自然的为所欲为的人类惊恐万状,坐立不安。人类第一次感到在大自然的无情的报复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脆弱,就象是在热锅里的可怜的蚂蚁……初夏芬兰北极城——罗瓦涅的气温竟然上升到了35.2℃!而在正常年景,这里夏季的平均气温仅为1317℃。这一反常的现象过后没几天,一股强劲的热浪袭击了印度,其北方的温度高达49℃!从而使无数人因中暑而死亡。7月,热浪又袭击了希腊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的南部地区的气温高达44℃,也导致不少人中暑死亡。在美国持续了7个星期的热浪,使美国中西部骄阳似火,过惯了舒服日子的美国人也尝到了大自然报复的无情的苦果……温室效应也没有放过我们炎黄子孙,在我国自7月初开始,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在10多个南部省份出现,有的地区气温超过了40℃,罕见的高温天气导致南京、南昌、武汉、重庆等地不少人中暑死亡。

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除了使夏天的炎热令人难以忍受外,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和种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不堪设想的灾难……

 

沧海横流,灭顶之灾

沧海横流——海水泛滥,四处奔流。比喻政局动荡,社会不安。《晋书·王尼传》:“长叹曰:‘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具碎。”。

灭顶之灾——灭顶:水漫过头顶。被水淹没的灾害。比喻毁灭性的灾害。《周易·大过》:“灭顶,凶。”毛泽东《论持久战》:“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许多地区就会产生沧海横流的恐怖景象,许许多多的人正面临着灭顶之灾的威胁!

温室效应,不仅会导致气候变暖,出现铄石流金的酷热,而且还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导致沧海横流,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气温升高会引起冰川、冰山融化。冰雪是地球上的固体大水库,如果南极的冰川全部融化,那么海平面就会上升80米!当然现在南极的冰川未发现融化现象。但是世界上的不少曾经终年积雪的冰山已经开始出现融化。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已经开始不断融化。我国天山的冰川也已经后退了数百米。二是海水的温度会因气温升高而升高,海水就会因温度升高而膨胀,促使海平面上升。据专家监测统计,近百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增暖大约0.6℃,全球海平面大约平均上升了1015厘米。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资料表明,在过去的100年中,我国的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4厘米,1989年又比1988年上升了1.45厘米!比常年海平面(19751986年的平均值)上升了2.55厘米!科学家预言,人类如果不采取果断的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2050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工业革命时(1850年)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再升高1.54.5℃,地球变暖的速度将是过去100年的510倍。与此同时,海平面可能上升3050厘米!

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以下两方面的灾难:一是沿海较低的地区将会被沧海淹没。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沿海低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将消失在碧波白浪之中。全世界占1/3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多比较发达,世界上的许多现代化大都市也都位于沿海江河入海口的附近,如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我国的上海等等。江河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平原大都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等。因此沿海地区因海平面上升受到冲击,无异是给人类当头狠狠地一棒。若海平面上升0.6米,则孟加拉国27%的国土就会被沧海吞噬,迫使2500多万人流离失所,埃及会失去20%的耕地,美国会失去60%左右的土地。若海平面升高2米,则位于印度洋上的美丽的马尔代夫群岛将会遭灭顶之灾,荷兰将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三角洲的一些国家也将被海水吞没。现在马尔代夫的领导人正四处活动,急切寻求避劫之计。我国沿海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但人口却占全国的40%,工业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海平面的持续上升势必严重威胁沿海地区以至全国。二是海平面的上升和地面沉降的双重作用会引起海水沿河道倒灌,使洪水泛滥,给人类和万物生灵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科学家们为未来勾画出了一幅令人恐惧的景象:因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孟加拉国的恒河、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埃及的尼罗河、哥伦比亚的马达莱纳河、我国的长江和黄河等河口,周围低洼的平坦地区,将会出现沧海横流的惨景。建筑物和道路受到破坏,居民区的水井受到咸水的污染,大片大片的土地被沧海淹没或者被盐碱化,鱼类、鸟类栖身的沿海沼泽将被海水吞噬。幸免遇难的灾民携老带幼离乡背井,流离失所,啼饥号寒,哀鸿遍野……

现在在世界上的某些局部地区发生的残酷无情的铁的事实,已经证实了科学家的预言。里海的海平面上升,正在酿造一场灾难。里海是欧亚两洲的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海。据报道,从1976年至今,它的水位竟然上升了2米!因此,在西岸,数千公顷的农田和数百公里的海岸已被沧海吞没;“石油城”巴库的滨海大道和油田已浸入海中;巴库以东60公里的世界最大的人工岛也已经被大海吞没;莫斯科到伊朗的铁路距离不断上涨的海水已经仅1米远,春季常遭水淹,运营经常中断;南部的一些村镇正被迫搬迁,伏尔加三角洲不久也将沉入海底;在东岸,海水已经涌进了舍甫琴科的部分民宅,全市唯一的一座海水淡化厂离海面只有15厘米,舍甫琴科不久就会从地图上永远消失;北部的600口油井已经于1990年沉入海底;现在人们正眼睁睁地无可奈何地望着海水逐渐逼近南部的一座核电站,目前还来得及做的事情只能是拆迁它……

在我国的部分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的双重作用,已经引起海水倒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说:

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山东和辽宁两省。山东省的烟台、青岛、威海、日照等地区海水入侵累计面积达649平方公里。辽宁省的锦州、葫芦岛、大连等地区海水入侵累计面积达740平方公里,其中大连地区2005年海水入侵新增面积27平方公里,其他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变化不大。

山东的黄县和掖县沿海的40万亩土地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海水侵染,在海水侵染的范围内已经有1000多眼大口井变为咸水,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大量减产或绝产。烟台市大沽夹入海口处海水倒灌,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高达每升1500毫克,已经不能饮用,附近的市第二自来水厂已经不得不报废。

朋友,难道你希望沧海横流吗?难道你希望亿万人民离乡背井、流离失所吗?难道你希望你的子孙后代葬身海地吗?如果不,那就请你从我作起,为保护我们大家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大自然为什么惩罚人类呢?因为人类肆无忌惮地污染、破坏了大自然。前面笔者已经谈过,由于人类活动和生产产生的大量废气造成的温室效应,从而导致了“铄石流金”的酷热,可能出现“沧海横流”的残局。不仅如此,温室效应还会带来一系列反常的自然灾害,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使旱涝加剧。中纬度地区有些湖泊、水库水位下降、干枯,而高纬度地区的低地则可能经常渍涝;二是沿海和岛屿遇到台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将频繁加剧;三是中纬度地区夏季少雨,蒸发量大,将会变得酷热难忍,使森林失火增多,水资源危机问题将更为突出;四是鱼群的游栖会发生变化,一些动植物种类将会灭绝;五是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与分布状况将发生变化。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地球突然变得暴躁无常,一时间酷热、干旱、洪水、台风、地震、海潮轮番肆虐,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恶果。在大自然的无情的报复面前,人类昔日那种以“征服”自然而自居的傲气荡然无存,刹那间威风扫地,变得坐立不安,变得惊恐万状。

……

 

 
 
继续浏览该书CIP数据
本页关键词:中考 高考 公务员考试 东华大学出版社 环保科普 教辅书籍 环境污染 环保知识 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 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 臭氧层空洞 酸雨危害 温室效应 光化学烟雾 气候变暖 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水污染 河流污染 长江污染 黄河污染 海洋污染 水源危机 公害病 人口爆炸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草原荒漠化 泥石流 矿产资源危机 垃圾污染 能源危机 生态平衡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退耕还林 植树造林